2024年11月26日

思考 | 基督徒是否要看重他人的看法?

作者: 温良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2年05月05日 11:11 |
播放

有些时候我总会不自觉的去思想别人的对我的看法,在这些思想中渐渐的变得不自由甚至失去了快乐。我记得之前有一次坐地铁,地铁上有一个空座位,旁边站着一个老人,我想了想就坐了过去,紧接着周围的人就用异样的眼神看我。没办法我站了起来,周围的人还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,当时说不清是尴尬还是紧张,只是觉得浑身不自在。

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,讲的是父子和一直驴子一起进城的事情。当父亲骑着驴,儿子步行的时候,周围人说父亲太严厉;当儿子骑着驴,父亲步行的时候,周围的人说儿子不孝;当父子一起骑着驴,周围的人说,这个家太残暴;当两个人都不骑驴的时候,周围的人又说他俩太傻。

好像无论怎样,都会有人在旁边窃窃私语。只是我们常常会被这种窃窃私语所左右,甚至我们会被他人的看法而影响了我们的选择和判断。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彼得。当一个小婢女问他是否认识耶稣的时候,彼得就发咒起誓的说自己不认识耶稣。实际上我们都知道,彼得非但认识耶稣,而且深爱耶稣,只是因为在意婢女的看法和行为,所以就出现了假冒的行为。

认真的讲,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。就像我们无法在职场中很自由的谈论圣经的言语,我们都知道圣经的纯正,但是我们因为担心他人对我们的看法,所以我们就闭口不言。甚至有些时候我们连正义都无法坚持,就像当战争发生时一样,是邪恶还是正义呢?其实有很多人的观点都是受着别人的言语、身份、价值观所影响,而失去了我们自己的判断。

由此可见,别人的看法虽然是抓不住、摸不着看似不实际的东西,但是在最实际的生活中,我们往往受其影响。是别人的看法对我们产生影响的最直接原因,就是因为我们人性中的软弱和罪恶。

当亚当夏娃吃了分别善恶书的果子之后,的确他们能分别善恶了,但是同时私欲、贪婪自然而然的就在人的生命中如影随形。所以人的里面就有了趋利避害的态度,我们为什么会在意别人的看法?因为我们希望在用合适处理他人看法的时候,自己获得到最大的利益。

前两天看《和珅传》,虽然说和珅是一个贪官,但是他对待皇帝的态度却非常的忠诚。并且为皇帝马首是瞻,可以说皇帝的任何一个态度他都会反复琢磨,并且让皇帝舒服。这也就是皇帝喜欢他的原因。而和珅在察言观色之际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极大的利己思想,希望自己的能得到好处。

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,我们今天会在意别人的言语、在意别人的看法,从某一个角度看,是因为我们担心失去对方所能赋予我们的价值。我们担心自己一旦让对方有意见,对方就此离开我们,因此我们小心谨慎度日。

当然除了利己主义的思想之外,紧接着就是骄傲的思想。其实亚当夏娃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有一个原因,就是想要分别善恶,想要与神一样,所以就产生了这样的行为。而人今天在意别人看法其实也受着这种心态的影响。

完美主义对人的侵害非常大,完美主义促使我们想要在每个地方都让人无可挑剔,以至于只想让自己成为众人称赞的对象,而不想成为别人议论的对象。当然完美主义,也让我们在潜意识中有很多不甘心、不愿意,特别当别人论断我们的时候、评论我们的时候,我们就会很自然的产生自我辩护、自我美化,弱化自我的错误。

我忽然想起撒旦在堕落之前就有这样的心态,完美主义的心态侵蚀他。到最后,使他想要与至高者同等,也正是因为这一心态,导致了他永恒的结局。

其实在意别人的看法并不能称为错,就像孔夫子曾说“三人行则必有我师”也就是我们在别人的身上要有所学习,可以在别人的建议中不断的成长。经上也曾告诉我们说“凡事看别人比自己强”,清晰的指教我们并不是要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,也要从他人的生命中有学习。

但是如果我们过分看重自己的荣辱、看中别人的评价,那就是错。客观的讲,当我们过分的看中人的言语,我们无疑是将对方当成了偶像。对方开心,我们就开心,对方不开心我们就难过——这就是以对方成了自己的神,使我们忘记了遵守神的话语才是我们最当做的事情。

人都喜欢用别人的看法当作自己的标准,从而获取安全感。但是神却让我们人的目的归于他,也就是让我们活着不为讨人的喜欢而单单地讨神的喜欢,这就是我们基督徒最应该做的事情。彼得曾说“你们若是热心行善,有谁害你们呢?你们就是为义受苦,也是有福的。不要怕人的威吓,也不要惊慌,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。”彼得的生命中有过被人的言语所裹挟的经历,但是他在晚年的时候说“不要惧怕人,乃要敬畏主。”

或许对于我们今天的基督徒都应该学习这一功课“但遵神旨,莫问前程”。无论他人怎样说、无论他人怎样做,我们只管持定基督为我们拣选的路,砥砺前行。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